语文课堂外的“好声音”

发布时间:2012-10-12

  我是个小说家,喜欢讲故事,那么就先来讲个小故事吧。1976年夏天,我12岁,刚刚小学毕业,准备上初中。一天,我父亲上山砍柴,被毒蛇咬了。母亲去镇上请来郎中,叫阿牛,是专门的“蛇医”。他是个怪人,留着跟手臂一样长的灰白胡子,在路上看见被人打死的蛇,会骂天骂地骂人,有时还会伤心地哭。据说他家里养了一屋子的蛇,有些蛇还陪他睡觉。有人说,他是蛇投胎的,所有死蛇都是他祖宗,所有活蛇都是他亲人,都听他指挥。所以,他对付蛇毒是有一套的。

  确实,我父亲吃了他两颗黑乎乎的药丸后,本来肿得跟大腿一样粗的小腿,不到一小时就消了肿痛,第二天又可以出门做生活了。从此,我们家对阿牛郎中产生了感情,跟亲眷一样的,逢年过节都会去看他。春节时候,父亲带我去给阿牛郎中拜年,我在他家真的看到了好多蛇。不过都是死的,因为时值冬天,活蛇都在地窖里睡大觉呢,不许看的。阿牛郎中告诉我,蛇是冷血动物,冬天怕冷畏光,见了光,眼睛会瞎掉,受了寒,会一觉睡死过去,永远醒不来。

  就在阿牛郎中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看到他家的小花猫突然从我眼前一闪而过,钻进了隔壁的灶房里。我怕蛇,却很喜欢猫,便也去了灶房,想去看看猫。猫不知从哪儿偷了一尾鱼骨,正躲在灶脚边的一堆干柴里美滋滋地享受着,见我过去,像贼见了警察,叼着鱼骨仓皇而逃。我没有去追,一来,猫有四只会腾空攀援的脚,我追不上的;二来,我在柴堆里猛然瞅见了一本书。原来猫刚才就蹲在这本书上,猫逃逸后,书便露现在我眼前。我把书拾起来看,封面还在:是一个滑雪橇的战士,迎着漫天风雪从高高的山巅凌空而下,英姿飒爽,书名叫《林海雪原》。据说它是阿牛郎中从街上拣的,拣它也不是因为家里有人要看,而是烧火时可以当废纸用来引火。当时封底和后面十几页书已经不见,想必是被当引火烧了,成了灰烬。虽然书有些残破,可我一下看着了迷,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看。阿牛郎中看我这么喜欢它,慷慨地送给了我。

  后来我知道,这是一本小说。

  这也是我在高中之前惟一拥有的一本课外读物,我曾反反复复看过多遍,也曾多次借给同学看。有的同学无法从我手上借到,只能偷偷地抄着看。现在想来,那真是一个精神食粮出奇匮乏的年代,大伙都没书读,一本并不优秀的小说成了我们的宝贝,竞相传阅、珍视。相比,现在的孩子恰恰相反,不是没书,而是有太多的书。不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上书城,从教材到教辅,到课外读物,同类型的书总是“济济一堂”,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太多和太少其实都是问题。

  因为太多,所以格外需要用慧眼去选择。

  我孩子今年刚初中毕业,加上不少中小学校诚邀我当校外辅导员什么的,这些年我跟中小学接触真是比较多。我深有体会,现在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压力很大,大部分同学都把压力当作动力,除了在课堂上学好教材外,课余挤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找各种教辅书读,苦练内功。但由于选编者的水平和用心不一,这些辅导书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有的陈旧,有的刻板,有的粗糙,有的凌乱无序,有的深浅乏度。众所周知,同样是书,有些是良药,有些是毒草。孩子还小,缺乏判断力,有些家长又因为种种缘故,无法为孩子把好关。这种情况下,我总在暗暗想,如果有哪个出版社能够组织一批教育专家精编一套质量上乘的课外读物该有多好。前不久,浙江古籍出版社副社长王旭斌给我送来一套由他牵头、结集了一批国内外优秀语文老师和教育专家共同汇编的《语文分级阅读文本》丛书,我读后颇有一种心想事成的感觉。

  阅读这套丛书,我清晰听到了两个动听的“声音”:一个是选编者为精挑细选在书林里跋山涉水不辞辛劳的脚步声;一个是我替孩子们快乐的心跳声。事实上,后面的心跳声是由前面的脚步声注定的。人世很复杂,但有时又很简单:有诚实的付出必有喜悦的收获,有辛劳的汗水必有喜极而泣的泪花。在这个浮躁趋利的年代,浙江古籍出版社能够付出这么大耐心和良心,一步一印,群策群力,精心为孩子们编选出这么一套寓教于乐、寄情于教的课外读物,令我深为欣然感动。我所以向大家推荐这套书,正是因为这份欣然和感动。

  但愿我的欣然和感动也是这套书的读者们的。


作者:麦家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量:505